《梧桐》

这是我二十五六岁时写于武汉的,后来收进我的长篇小说,再后来又从长篇小说中截取下来,成为一首散文诗。今天在“Otherland砸诗群“挨砸后,拿出来亮相一下,最下面是群友Chaos写的一个评论,特表感谢:

Chaos评《梧桐》如下:

看上去是回忆在复活作者所经历的某段时光。

人的情感,总能抓住思想无限的丰富性,能将各种感觉、回忆、意念所产生的真实感捕捉住并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。

文字能产生时间的跨度,所以这里记录的不是一时一地一物一人的感受,而是不同时刻感受的聚集和无数个不同时刻时态的集合(sensory integration)。

在作品里我们看到作者对在场人事有很多细小的描写,使用有意识的方法,从"看"的状态中呈现出作者潜意识的性冲动和性反感都显得非常真实可信。

但这里最吸引我的是: 作者的注意力、记忆与思维中许多其他相关的因素。

比如: 提到剥皮梧桐的艺术想象,画面构思和展示行为。以及想入非非又抑郁异常都反映出作者不只是有意写出一个"看"的经历还有一串无意识的"心"事解剖。

对于"潜意识"和"无意识", 这两个绝妙的词语,它们紧紧的联系着普鲁斯特和弗洛依德:
"普鲁斯特效应"所论及的是“无意识”。在“无意识”状态下,人类缺失的记忆会因过去某种熟悉的气味被召唤回来。通过气味,人会无意识地发现一些我们称之为"遗忘了的"、"从未记住的"、"不存在的"东西, 被"再次"闻找回来。

但在弗洛依德论及的"潜意识"里: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微细的、系列的、无意识的情景很容易从我们的头脑中失落,但它可以被人主观意识所控制的记忆呼唤回来,或者通过记忆中的偶然因子--"机会" 呼唤回来。

如果我们没有拥有弗洛伊德"潜意识"里治愈记忆的"压抑力"、"道德瘤"或"分析法";  "遗忘"--- 它在我们的记忆里似乎永远都扮演不出任何角色。

但在"无意识"这里,人只要还有些少"普鲁斯特效应"的"嗅觉"存在; 好像那场前世今生被忘却的大戏又可以重新开场了....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LOWER DOWNS, RUBBISH AND LOW POETRY by Ouyang Yu

Self Publishing, a poem by Ouyang Yu

Wenche Ommundsen: Not for the Faint-Hearted: Ouyang Yu: The Angry Chinese Poet